![]() 一种掺烧喷嘴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掺烧喷嘴,属于锅炉设备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掺烧喷嘴进入锅炉内容易导致锅炉侧壁受热不均等问题。本掺烧喷嘴,包括喷嘴本体,喷嘴本体的一端为出口端,出口端一侧的口沿处固定连接有位于喷嘴本体外的挡料板,挡料板朝向出口端的端口倾斜设置。在锅炉中使用本掺烧喷嘴后能够避免物料进入引起锅炉侧壁受热不均,使锅炉使用稳定。 公开号:CN214332733U 申请号:CN202022912847.0U 申请日:2020-12-08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陈锋;郭志清;李挺;蒋斌;沈正华;李来春 申请人:Huaneng Zhejiang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Yuhuan Branch; IPC主号:F23G5-44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掺烧喷嘴。 [n0002] 人类生活中会不断产生垃圾,回收利用垃圾资源是能够减少垃圾污染和节约能源的有效方法。其中将固废垃圾通入到火电系统的锅炉中进行掺烧,将燃烧产生的热量转换为电能进行利用是一种很好的垃圾资源处理方式。 [n0003] 中国专利文献资料公开提出了一种生物质及城市固废综合利用装置,[申请号:CN201710111189.5;公布号:CN106765161 A],包括破碎系统、输送系统和锅炉,破碎系统用于将生物质及城市固废破碎至合适粒径,输送系统用于将破碎系统破碎后的物料送入锅炉,锅炉用于使物料在其中进行掺烧/燃烧利用。输送系统中设置气力发送器和输送管,破碎系统破碎后物料输送至气力发送器的入口料斗,气力发送器的出口通过输送管连接锅炉的炉膛给料口。输送管与锅炉之间设置有连接头,该连接头又称为掺烧喷嘴,掺烧喷嘴包括呈筒状的喷嘴本体,喷嘴本体的一端与输送管连接,喷嘴本体的另一端与炉膛给料口连接。 [n0004] 物料通过输送管输送并从掺烧喷嘴处喷射进入到锅炉的炉膛内。锅炉一般为煤粉炉,锅炉的侧壁处于均匀的高温状态。如图1所示,物料从喷嘴本体2喷出时处于发散状态,物料容易在低温时与锅炉1的侧壁发生接触,由于物料的温度较低,这样就会导致靠近掺烧喷嘴处的锅炉1侧壁被降温,从而使得锅炉1的侧壁受热不均匀,时间一长容易导致温度较低处锅炉1侧壁设置的水管发生破裂,引起锅炉1故障,影响锅炉1的正常使用。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掺烧喷嘴,解决了物料从现有的掺烧喷嘴进入锅炉内容易导致锅炉侧壁受热不均的技术问题。 [n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n0007] 一种掺烧喷嘴,包括喷嘴本体,所述喷嘴本体的一端为出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端一侧的口沿处固定连接有位于喷嘴本体外的挡料板,所述挡料板朝向出口端的端口倾斜设置。 [n0008] 出口端与锅炉连接,物料通过喷嘴本体后从出口端的端口喷出,由于出口端一侧的口沿处固定连接有挡料板,且挡料板朝向出口端的端口倾斜设置,物料喷出时被挡料板挡住从而不会从具有挡料板的一侧喷出。 [n0009] 挡料板朝着出口端端口的侧面称为挡料板的正面。由于设置了挡料板,在安装掺烧喷嘴时需要注意挡料板的位置,需要挡料板的正面大致对着旋风吹来的方向。这样物料被挡料板挡住后会朝向旋风喷入从而被高温燃烧,物料不会在低温状态时与锅炉的侧壁接触,从而避免引起锅炉侧壁受热不匀。因此在锅炉中使用本掺烧喷嘴后能够避免物料进入引起锅炉侧壁受热不均,使锅炉使用稳定。 [n0010] 在上述的掺烧喷嘴中,所述出口端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出口端包括沿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长边侧壁、第一短边侧壁、第二长边侧壁和第二短边侧壁,所述挡料板固定在第一长边侧壁上,且挡料板的两侧分别延伸至第一短边侧壁和第二短边侧壁。 [n0011] 安装时,挡料板的正面大致对着旋风吹来的方向时,出口端的第一长边侧壁和第二长边侧壁竖直放置,第一短边侧壁和第二短边侧壁分别位于第一长边侧壁的上下两侧,这样可以使物料更好的分散开来进入到旋风中被燃烧,使物料燃烧充分。而挡料板的两侧分别延伸至第一短边侧壁和第二短边侧壁,则可以减少物料从挡料板上下两侧喷到锅炉的侧壁上,有利于避免锅炉因物料进入而引起锅炉侧壁受热不均;同时挡料板的两侧没有凸出出口端的外侧面,避免产生安装干涉,方便了具有挡料板的掺烧喷嘴安装到锅炉上。 [n0012] 在上述的掺烧喷嘴中,所述挡料板在出口端端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盖住出口端端口的一半。这样既能够使挡料板改变物料喷出的方向,又能够使物料顺利喷出,使掺烧过程顺利进行。 [n0013] 在上述的掺烧喷嘴中,所述第一长边侧壁与挡料板之间的夹角在120°~150°之间。这样能够使物料通过挡料板的作用后顺利进入到旋风中燃烧,使掺烧过程顺利进行。 [n0014] 在上述的掺烧喷嘴中,所述第一长边侧壁与挡料板之间的夹角为135°。这样能够使物料通过挡料板的作用后更加顺利地进入到旋风中燃烧,使掺烧过程顺利进行。 [n0015] 在上述的掺烧喷嘴中,所述第一长边侧壁与挡料板之间圆角过渡。这样使物料顺利地进入到锅炉内进行掺烧。 [n0016] 在上述的掺烧喷嘴中,所述喷嘴本体的另一端为进口端,所述出口端内侧面在进口端横截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进口端的端口内,所述进口端与出口端之间具有过渡段。这样在过渡段处形成缩径,产生增压效果,使物料顺利进入到锅炉中进行掺烧,并避免锅炉中的气体从喷嘴本体处流出而影响锅炉的正常使用。 [n0017] 在上述的掺烧喷嘴中,所述进口端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进口端的外侧面上固定有法兰盘。这样设置方便将喷嘴本体的进口端与输送管连接。 [n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n0019] 出口端处设置倾斜的挡料板,改变物料的喷出方向,避免物料在低温状态时接触锅炉的侧壁,使锅炉在安装本掺烧喷嘴后能够避免物料进入后引起的锅炉故障,使锅炉使用稳定。出口端的横截面呈矩形,挡料板固定在第一长边侧壁上,能够使掺烧的物料在旋风中充分燃烧,避免物料在低温状态时接触到锅炉的侧壁。挡料板在出口端端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盖住出口端端口的一半,第一长边侧壁与挡料板之间的夹角范围,使掺烧过程顺利进行。进口端和出口端的结构使掺烧喷嘴在输送管与锅炉之间连接方便,同时过渡段产生增压效果,使掺烧过程顺利进行。 [n0020] 图1是锅炉上使用现有掺烧喷嘴掺烧时的工作示意图; [n0021] 图2是本掺烧喷嘴的正视图; [n0022] 图3是本掺烧喷嘴的俯视图; [n0023] 图4是本掺烧喷嘴的右视图; [n0024] 图5是锅炉上使用本掺烧喷嘴掺烧时的工作示意图。 [n0025] 图中,1、锅炉;2、喷嘴本体;2a、出口端;2a1、第一长边侧壁;2a2、第一短边侧壁;2a3、第二长边侧壁;2a4、第二短边侧壁;2b、进口端;2c、过渡段;3、法兰盘;4、挡料板。 [n0026]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n0027] 实施例一 [n0028] 如图2-图5所示,一种掺烧喷嘴,安装在输送管与锅炉1之间,包括喷嘴本体2,喷嘴本体2的一端为出口端2a,喷嘴本体2的另一端为进口端2b,出口端2a的横截面呈矩形,进口端2b的横截面呈圆形,进口端2b与出口端2a之间具有过渡段2c。出口端2a内侧面在进口端2b横截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进口端2b的端口内。进口端2b的外侧面上固定有法兰盘3,通过法兰盘3方便将喷嘴本体2连接到输送管上。 [n0029] 出口端2a一侧的口沿处固定连接有位于喷嘴本体2外的挡料板4,挡料板4为平板结构。挡料板4朝向出口端2a的端口倾斜设置,这样挡料板4在出口端2a端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会盖住出口端2a端口的一部分,优选地,挡料板4在出口端2a端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会盖住出口端2a端口的一半。出口端2a包括沿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长边侧壁2a1、第一短边侧壁2a2、第二长边侧壁2a3和第二短边侧壁2a4,挡料板4固定在第一长边侧壁2a1上,且挡料板4的两侧分别延伸至第一短边侧壁2a2和第二短边侧壁2a4。第一长边侧壁2a1与挡料板4之间的夹角在120°~150°之间,优选地,第一长边侧壁2a1与挡料板4之间的夹角为135°。第一长边侧壁2a1与挡料板4之间圆角过渡,两者之间也可以直接拼接固定而不设置圆角过渡。 [n0030] 出口端2a与锅炉1连接,物料通过喷嘴本体2后从出口端2a的端口喷出,由于出口端2a第一长边侧壁2a1的口沿处固定连接有挡料板4,且挡料板4朝向出口端2a的端口倾斜设置,物料喷出时被挡料板4挡住从而不会从第一长边侧壁2a1的一侧喷出。挡料板4朝着出口端2a端口的侧面称为挡料板4的正面。由于设置了挡料板4,在安装掺烧喷嘴时需要注意挡料板4的位置,需要挡料板4的正面大致对着旋风吹来的方向。这样物料被挡料板4挡住后会朝向旋风喷入从而被高温燃烧,物料不会在低温状态时与锅炉1的侧壁接触,从而避免引起锅炉1侧壁受热不匀。因此在锅炉1中使用本掺烧喷嘴后能够避免物料进入而引起锅炉1侧壁受热不均,使锅炉1使用稳定。 [n0031]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Claims (8) [0001] 1.一种掺烧喷嘴,包括喷嘴本体(2),所述喷嘴本体(2)的一端为出口端(2a),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端(2a)一侧的口沿处固定连接有位于喷嘴本体(2)外的挡料板(4),所述挡料板(4)朝向出口端(2a)的端口倾斜设置。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烧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端(2a)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出口端(2a)包括沿周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长边侧壁(2a1)、第一短边侧壁(2a2)、第二长边侧壁(2a3)和第二短边侧壁(2a4),所述挡料板(4)固定在第一长边侧壁(2a1)上,且挡料板(4)的两侧分别延伸至第一短边侧壁(2a2)和第二短边侧壁(2a4)。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烧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板(4)在出口端(2a)端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盖住出口端(2a)端口的一半。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掺烧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边侧壁(2a1)与挡料板(4)之间的夹角在120°~150°之间。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掺烧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边侧壁(2a1)与挡料板(4)之间的夹角为135°。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掺烧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边侧壁(2a1)与挡料板(4)之间圆角过渡。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掺烧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本体(2)的另一端为进口端(2b),所述出口端(2a)内侧面在进口端(2b)横截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进口端(2b)的端口内,所述进口端(2b)与出口端(2a)之间具有过渡段(2c)。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掺烧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端(2b)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进口端(2b)的外侧面上固定有法兰盘(3)。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1363625B|2010-06-02|一种大速比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器 CN214332733U|2021-10-01|一种掺烧喷嘴 CN105114951A|2015-12-02|尾缘回流双分级低氮氧燃气燃烧器 CN212029483U|2020-11-27|一种旋风炉环形切向进料喷燃器 CN214332734U|2021-10-01|一种掺烧喷嘴 CN208487781U|2019-02-12|燃用生物质颗粒热风炉二次风系统 CN207648807U|2018-07-24|一种热解炉富氧装置 WO2015054981A1|2015-04-23|一种旋转火焰炉具 CN204901753U|2015-12-23|煤粉燃烧器 CN206112916U|2017-04-19|煤粉燃烧器 CN205002113U|2016-01-27|尾缘回流双分级低氮氧燃气燃烧器 CN105465771B|2017-10-13|一种旋风粗煤粉气化燃烧装置 CN203642160U|2014-06-11|一种燃烧药渣的蒸汽锅炉 CN204329571U|2015-05-13|竖窑烧嘴 CN211739868U|2020-10-23|一种用于低氨脱硝处理系统的分解炉 CN210320638U|2020-04-14|一种生物质流化热风炉 CN214249647U|2021-09-21|一种脱硝脱氨用分解炉 CN207958271U|2018-10-12|生物质气化装置 CN110118353A|2019-08-13|秸秆燃烧机的火嘴 CN106701197A|2017-05-24|一种生物质气化炉除焦油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CN211551668U|2020-09-22|一种生物质锅炉二次配风装置 CN203052651U|2013-07-10|煤粉分级预燃-热解的电站锅炉燃烧器 CN211876008U|2020-11-06|一种焦化炉低氮高效燃烧器 CN211650318U|2020-10-09|一种低热值锅炉氢氧催化高效燃烧送气系统 CN212537840U|2021-02-12|生物质低氮燃烧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912847.0U|CN214332733U|2020-12-08|2020-12-08|一种掺烧喷嘴|CN202022912847.0U| CN214332733U|2020-12-08|2020-12-08|一种掺烧喷嘴|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